在冲刺“双过半”、备战三季度的关键时期,安装准备工区聚焦机电管理,积极开“处方”、壮“筋骨”,为矿井安全生产与高效运营筑牢坚实根基。
安装准备工区严格遵循“勤检查、早发现、快处理”的设备管理原则,定期组织机电检修工对大型固定、电气、特种等设备开展“望闻问切”式深度检查。结合每一台设备的班检、日检、月检情况,采用任务和责任“两个清单”管理方式,从责任人员、完成时限、目标要求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规划。对于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,迅速组织力量整改,形成完整、闭环、可操作性强的设备检修管理长效机制,确保设备隐患无所遁形。
为进一步提升机电管理水平,工区在班组推行“定检+巡检”“日常+专项”等多元管理模式,加大机电设备动态管理力度。以排查、整改设备隐患为突破口,综合运用监管、指导、问责三联动机制,对设备“瓶颈”进行精准“问诊会诊”“对症下药”。通过完善区队机电设备档案,细化检修制度,建立设备检修和维护台账,将设备检查维护分片分类落实到班组和职工,做到检查有记录、汇报有责任人,有力保障设备稳定运转,使机电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。
随着机电设备的更新迭代,对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的技能要求日益提高。该工区以重培训、强技能为抓手,强化设备操作工和机电检修工的安全责任意识。采用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,开辟井上理论学习、井下实践操作“两级课堂”,切实提高职工处理设备故障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。
“事前维护的成本,远远低于事后维修。”工区秉持这一理念,以“设备不停机、不掉链”为目标,要求检修人员实行“包点、包机、包责任、包设备”工作法,加大对压滤机、超磁分离机组、水泵等重点设备的维护保养力度,增加维护频率。熟知每一台设备的疲劳周期,提前预判设备“发病”原因,实现机电设备超前预防,杜绝设备“带病”作业。(陶宇)